蚌埠手繪彩色玻璃穹頂
沙特爾大教堂的玻璃裝飾是哥特式的典型,彩繪玻璃極大地增強了教堂建筑的和諧與神秘的效果,也是至今保存得最完整的彩繪玻璃畫之一,以深藍和深紅為基本色調(diào),內(nèi)射入一道紫色的光
盡管“彩色玻璃藝術(shù)”這個詞,可能會人們 時間想到中世紀大教堂里的彩繪玻璃,但現(xiàn)代的當代藝術(shù)家們正在證明,這種有著千年歷史的工藝品絕不是過時的
這種獨特的玻璃窗花藝術(shù)在12世紀和13世紀的哥特式藝術(shù)時代達到頂峰。尤其以哥特式教堂內(nèi)的彩色玻璃窗最為出名。
在12世紀和13世紀初期,歐洲的玻璃工藝無法生產(chǎn)出純凈透明的大玻璃。小面積,低透明度和深色雜色玻璃使室內(nèi)顯得斑駁而昏暗。受拜占庭
教堂玻璃馬賽克的啟發(fā),這位精巧的工匠使用彩色玻璃在整個窗戶上鑲嵌了圖片。彩色玻璃在教堂內(nèi)營造出神秘而燦爛的景象,由于光線不足,改變了建筑物的沉悶感。如果說“彩色玻璃”構(gòu)成了教堂建筑的美學指導,那么“空窗搪瓷”就代表了搪瓷工藝的特殊榮耀。
這種神秘體驗的就是那些細而長,嵌滿彩色玻璃,幽暗而神秘的哥特式彩色玻璃花窗——哥特式建筑的顯著裝飾特色之一。而米蘭大教堂的玻璃窗可能是全世界最大的,高約20米,共有24扇,主要以耶穌故事作為主題,正中的太陽光彩圖案寓意正義和仁愛,這些彩色玻璃沒有在長達500多年前的風風雨雨中損毀,至今仍光彩奪目
由于沒有直射光進入建筑物,所有光線都經(jīng)過彩色玻璃過濾,讓整個大教堂處于一種絕對的靜穆中,安靜而從容不迫,更加具有中世紀信仰的神圣性。